城市介绍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城市简介  »  成都市

成都市

一、成都概况

        成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天府之国”的中心,有着世界罕见的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的历史特征。前316年,秦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前311年,仿秦制重建城垣,为有文献记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始,迄今已有2300多年。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蓉城”,简称“蓉”。1921年始设市政筹备处,1928年正式设市。

1、历史沿革

成都具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始原,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早在距今约4500年至3700年,成都平原已出现被后世称为“宝墩文化”的一系列古蜀先民的聚落中心。这些聚落中心均已夯筑了城墙,建筑了祭祀和集会的场所。根据“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历史遗存,基本可以推定,至迟在殷商晚期至西周初期,今天成都一带已经成为古蜀王国的中心都邑所在;而根据成都商业街战国船棺葬群的发现则进一步证明,至迟在战国早期,今成都市区中心可能已经出现比较规范的古典城市,极有可能就是古籍所说的古蜀最后一个王朝“开明王朝”的国都。公元前316年,秦灭蜀,以其地设置蜀郡,在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为蜀郡治所。公元前311年,蜀郡守张若在蜀国都城成都的基础上,修筑成都大城和少城,城市规制仿照秦都咸阳,这一重大事件被后世公认为成都建城的标志。此后,蜀郡守李冰在蜀人治水事业的基础上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把成都平原造就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为成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成都迅速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自秦代兴建成都大城2000多年以来,成都城市或毁而重建,或扩而新建,城址从未迁徙,“成都”这一名称也从未改变,在中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是绝无仅有的。两汉时期,成都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到西汉末年已成为仅次于长安的全国第二大手工商业都会。成都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口岸。从两汉至三国蜀汉,成都精美的蜀锦一直受到官方和民间高度赞赏和欢迎;这一时期,成都因出现一座专门织造蜀锦的官营作坊“锦官城”而获得“锦官城”和“锦城”两个别称。唐代,以成都为中心的“剑南西川道”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中唐以下,成都又成为唐王朝的“南京”。五代前、后蜀和两宋,成都的繁荣再一次达于鼎盛,后蜀主孟昶曾下令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成都故此得到“蓉城”的别称。宋代,四川地区被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简称“川峡四路”,“四川”一名即由此而得,成都为益州路治所在。元代,建置四川等行中书省,简称四川省,以成都为治所,这是成都为省治之始。明代,在四川建置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为布政使司治所。明末清初,成都地区先后发生张献忠大西军、明军及清军之间的多次战争,城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整个城池成为一片废墟,四川省的治所也一度被迫从成都移往川北的阆中;从康熙到乾隆,清政府推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鼓励垦荒占田,使川西平原和成都城市经济再度繁荣。经过康熙、乾隆年间的两次重建和扩建,一座宏伟的成都新城又重新屹立于原来的旧城址之上。清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成都为四川省治。民国初年,成都仍为四川省治所在地。1922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公所,县治保留。1928年,成都市政府建立,成都市为省辖市、省会。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行署撤销,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洛带古镇

来源:成都年鉴社——2019年卷《成都年鉴》

2、行政区划与人口 行政区划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成都市的行政辖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调整逐步扩大:1976年将温江地区的双流县、金堂县划入成都市管辖;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撤销温江地区,将其10个县并入成都市;1990年,调整成都市区划,将原来的5个区划分为7个区;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201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双流县撤县设区;201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市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201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郫县撤县设区;2020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新津县撤县设区。截至2020年,成都市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新津12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级市,金堂、大邑、蒲江3个县。另外,成都市有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2014年10月2日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新区),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  来源:综合成都年鉴社——2019年卷《成都年鉴》、《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的批复》(川府函〔2020〕8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撤销新津县设立成都市新津区的批复》(川府函〔2020〕127号)  人口和民生福祉   成都市人口规模稳步扩大,年末有常住人口1633.00万人、比上年增加28.53万人、增长1.7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94.0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12%、提高1.27%;有户籍人口1476.05万人,增加40.7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地域分布呈现变化,“东进”区域常住人口增长2.76%,“南拓”区域常住人口增长4.46%;“11+2”中心城区(含成都高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有常住人口1093.17万人,增加24.89万人。成都市人才新政成效明显,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4人,吸引25.4万名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全市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8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工资性收入24782元、增长8.7%,经营净收入4279元、增长12.8%,财产净收入4367元、增长6.4%,转移净收入8701元、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312元、增长7.9%,恩格尔系数3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5元、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11155元、增长11.2%,经营净收入5238元、增长3.6%,财产净收入2133元、增长8.2%,转移净收入3609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977元,增长9.3%,恩格尔系数36.6%。全市城乡人均收入倍差1.90,比上年缩小0.02。全市社会就业形势良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7.6万人,其中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现再就业9.1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新增8.8万人,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人数248.9万人。全市民生及社会事业全年投资990.4亿元、增长18.4%。全市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17.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14.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50.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55.0万人;征地农民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人数173.3万人;有2.5万名城镇居民、8.9万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投入保障资金7.0亿元,其中投入农村5.2亿元;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13个,拥有床位3.5万张;有社区养老设施2089个,拥有床位3.0万张;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4206处,社区服务中心354个。  

来源:成都年鉴社——2019年卷《成都年鉴》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详情请关注: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rscd/gmjjhshfzgk.shtml


二、旅游成都


详情请关注: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rscd/lvcd.shtml


三、投资成都


详情请关注: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rscd/zdzsxm.shtml


产业体系

1、5+5+1”重点产业体系 

成都正重点发展“5+5+1”产业,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2、先进制造业 

对先进制造业的具体产业进行介绍,包括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产业。   

3、现代服务业 

对现代服务业的具体产业进行介绍,包括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生活服务业等。  

4、 新经济 

成都正努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

鼎诺国际会展(北京)有限公司 2024成渝双城科学仪器与实验室装备展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4731号-8